目录

在清华大学钱学森力学班就读是怎样的体验

目录

@Riinn教主貌似很久以前邀请我回答这个问题,一直觉得自己在钱班被各种虐菜,战战兢兢不敢回答,今天鼓起勇气和老板讲了我自己对未来的规划,现在回来回顾一下自己的在钱班的三年的学习生活。

关于钱班的课程设置和培养计划等相关的内容,之前维啸学长描述的已经很清楚了,我就不再赘述,我主要想描述一下自己这三年来的点点滴滴。

当时我高考结束成绩还算可以,当时清华的招生老师联系推荐让我去经管和计算机,北大的招生老师推荐我去光华和元培,我当时首先十分的naive,没有对专业的特点有很准确的把握,一时心动选了工物系的能源实验班。我选完后悔了,然后当时是我的一个初中的好友是在西安交通大学附属中学上高中,他和我们这一年的理科状元李强是同学,于是就介绍了我认识,后来也是在强哥的影响下决定参加钱班的二招最终和他成为同学。(不过后来强哥转去了经管,此为后话)首先,在工物系短暂的经历,让我收获了几位很不错的朋友,特别是我第一个宿舍206B的舍友,他们是我在清华认识的最早的几个人,也是我至今的挚友。

到钱班来,我记忆比较深刻的是当时二次招生面试,我记得当时我是没有被水哥面,面试我的是陈常青老师做组长,当时朱克勤老师问了我一个问题,说“如果你进入钱班,后悔了怎么办”,我当时很中二的回答说“我自己选择的路,我一定会坚持走完”。现在想来,我其实并没有后悔,而且,可以讲,我依然认为自己当初选择钱班是一个很正确的选择。

钱班大一的课程主要是数学课,课程比较紧,我是觉得我当时适应的比较慢,反正学数学分析是很吃力的那种,最后考的也不怎么好。我现在想来,钱班的课程有一种很清晰的风格,虽然也有很多各种各样的问题,但是核心课程都是很扎实的。给我们教数学分析是头发花白的郑建华老师,他对待我们很严格,而且我和郑老师私下聊过几次,我现在想来,郑老师很有那种严师的感觉,只是我大一适应的太慢,很多东西没有领悟到,所以想来自己的数学分析搞得真是对不起郑老师。

关于大一的基础课程主要的风格就属于很扎实,很紧凑,虽然我们当时都觉得35上下的学分压力很大,现在想来其实也是有些夸大了吧。

大一对我而言主要就是上课,不过我觉得我们力四加入了新雅书院其实对我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当时是清华做通识教育试点,我们的首席教授郑泉水老师力主我们力四加入这个试点,虽然在随后的两年的上课时间里,这件事有很多不满甚至非议,但就从我个人角度而言,加入新雅书院,我得到的不仅仅是我多上的这四门通识教育课,而是这让我第一次,开始学着从我个人是视角出发去看待我们这个世界,这个世界的历史以及思考和这个世界相关的一切东西。虽然我个人而言是一个很喜欢文学之类的人,所以算不上典型的理科生,但是之前绝大多数都是咿呀学语,现在却学着开始构筑自己的对这个世界的思考和看法,我觉得这间接导致了我之后很多在岔路口做出怎么样的选择。

我觉得就大一而言,钱班的培养和航院以及其他工程类的工科院系的培养还是很相似的,只是可能课程的难度设置和进度上稍微有一点快。(还有一点就是我们力四的课程设置应该是所有的里面最提前的,应该比力五和力六还提前,这可能导致我的体验有一点点区别)

大二的时候开始上一些工程的课还有力学的课,钱班的专业核心课不包括数学课应该有理论力学,流体力学,固体力学(弹性力学和材料力学)以及后来的热物理与统计物理。这几门课最后一门我用物理系的统计力学替代了,前面几门我都认真上过,可以讲这几门课的师资配备的确显示了钱班工作组的用心,我们的理论力学是李俊峰老师上的(因为要讲一些稳定性理论所以当时改名叫做动力学与控制基础),我们主要其实把那本马尔挈夫的《理论力学》讲的很清楚了,而且听李老师的课真是一种享受,我还特地找李老师在课余时间谈过人生,李老师的很多看法和认识无论是对于理论力学还是学习科研乃至人生我觉得都非常有见地,而且听李老师的理论力学中的分析力学部分直接生发了我对物理学的兴趣。流体力学是许春晓老师教的,据说许老师是所有航院老师里面数学数一数二的(不然怎么会去做流体,吐槽下),总之开学的时候就说我们这个流体力学每年都要挂几个,搞得大家十分的紧张,我记得许老师讲流体力学讲的十分的清晰和有条理,可以把很复杂的东西讲的十分的深入浅出,我是得到了很好的体验,几乎就是觉得上课好好听就能基本明白一个脉络,所以流体力学学的不是很吃力。最后说固体力学,给我们上固体力学的冯西桥老师可以说是我最喜欢和尊重的航院的一位老师,冯老师自己在断裂等领域有重大贡献,上课非常认真,对待学生的态度让我时常感动。从材料力学一直讲到弹性力学,我最后会转而选择做和固体相关的工作,我以为潜意识里和冯老师有关的。我的实验室由于和冯老师的实验室在一层,所以我经常碰到冯老师,有时候也会交谈,记得我最近给他说我要去外系,冯老师还鼓励和祝福了我,让我很感动。我以为,冯老师在我心中,完全可以冠上那样一句话“大师风华绝代,天才卓尔不群”,遇到这样的好的老师,真是我在钱班的幸运。

对于钱班的课程安排其实我觉得现在有一些尴尬,因为钱班的定位是“工程科学基础实验班”,但是其实课程体系设置基本是力学走向,但是根据钱班的学生的走向,我觉得课程设置显得有些单一了。就拿去年我觉得可以比肩计科30的力三而言,力三申请到了四个MIT的PHD,一个学长去了CS,一个去了Energy and Material 还有两个做力学的,我觉得其实一个在做生物一个还在做材料,所以其实钱班的这个物理课很单薄,我倒是觉得接下来可以加强一下物理课的设置,这样对大家以后的发展也是有好处的。

再说到现在就要讲到科研了,如果说钱班最大的特点只有一个的话,那毫无疑问是科研导向,钱班的学生全部是一对一导师,很多学生在大一都会进入实验室,和老师接触一些科研,至少在大二就要全部进实验室,做一个SRT。特别是大三,有一个重要的直接算学分和进入最后的总评的ORIC项目,也是我现在进入到中期答辩的项目,我觉得在很多方面就是自主做科研的一种真实的训练。而且过去的优秀的学长ORIC也确确实实出了诸如PNAS、APL级别的论文。我以为这个科研训练主要有两个目的,第一是让大家能早一些适应科研的这样的节奏,另外就是让大家可以真正去体会自己想要做的方向。(对,特别是像我这种做ORIC做到一半跑路的就对这点很有切身体会,不过关于跑路这件事我后面再说)。

顺便ORIC的后续是一个大四上学期的出国研学,这个其实也是学堂班的项目,不过能做到一个学期也就是支持六个月的估计就我们和叉院了。前段时间,各种给做Nano、material、energy的大佬发邮件各种被拒,真是说了都是泪。总之根据之前的学长的说法,这段海外经历一方面是一个对于自己开阔视野和增长见识有很大的帮助,另外其实也给大家申请出国读PHD有很大的便利。

感觉按照这个时间线说的差不多了,我觉得最后再说一点,钱班给我最重要的是,你在这里有着充分的可能性来定义自己,用郑老师的话说就是你有试错的机会,我觉得这一点对于我至关重要。

钱班的平台使得我认识并有了一些很优秀的大佬级的好朋友(不过为什么人家是大佬,我是弱菜呢233),这其实对于的大学意义重大,和他们一起,构成了大学生涯最重要的底色,我深深以为,这些将对于我产生深远的影响。特别是钱班的学长,给我的无私的帮助和支持鼓励,让我一直能够克服困难,持续往前。可以说,我对于这些可爱的学长们,一直有很高的敬意和感谢,现在在这里说一句,谢谢你们。

我开始是想投身于能源科学,所以从SRT到ORIC一直在工程热物理所做科研,期间也经历了很多,不过到最近发生了一些事情,提醒我开始思考自己究竟应该如何规划自己的未来,而钱班就提供给我这种可能性,最后我也做出了自己的决定。

(今天晚上刚给老板说我不在他这里读PHD,而是想出去读研,我能看出来老板还是很伤心的。话说我在这个组里面的两年,老师和师兄给我的帮助和指导也是我不会忘怀的,特别是我老板那种对于学术的执着追求乃至他培养学生的高标准严要求深深影响了我,不会忘怀。……)

Plus:

钱班给我的是一种塑造自己的机会,还有一个很好的平台,在这里我寻找到了很多我希望在大学里面找寻的答案,。一句话总结,钱班就是这样一个地方,在这里,欲带王冠,必承其重。我珍惜钱班给我的培养和机会,钱班让我成为了现在的我,让我有了现在的很多可能性,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