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谈清华特奖
记得18年的特奖答辩前,就不知道是第几次,传出了清华在某某排名上雄踞第一的消息,而在八字班入学伊始,学校也大力加大了对于学术不端的惩治,无论是对于学术不端的宣讲还是推出的的诸如作业查重等措施,都在说明,清华似乎真的在努力从里到外向世界一流大学奋进。
可惜,18年的本科生特奖评选成了一块试金石。
从观感上来看,无疑,从答辩未开始前,入选名单的公布之后引发的讨论,已经引起了有相当影响的第一波争议。
其实很神奇,在清华本科生的语境里,奖学金和获奖之类的事情不会激起如此大的风波,而即使贵为清华本科生最高荣誉的特等奖学金,实际上更多的是一种和之前一样的对于“大神”的“膜拜”。可是,每一届的特奖,几乎已经被自觉或者不自觉地认为是这一届清华本科生的“杰出代表”。虽然我知道,使用“杰出”、“优秀”这样的字眼在清华本科生里是会有失偏颇的,但是特奖实际上也的确是每一届清华学生的注脚:
从之前的韩衍隽到矣晓沅,再到后来的陈立杰,每一届的特等奖学金获得者,无论是在哪一个方面有所突出,根据学校的说法是“很好的体现了清华的人才培养的全面和高度”,我却以为更多的是在每一个清华人心中多多少少和自己有类似和比对的地方,总会有一些东西,在心里荡起涟漪。
所以,特奖是一种文化符号,无需过多的尊崇,更多的是一种对于所有清华人所共同或者各自珍视的精神的一点侧面的体现。
所以我才觉得,对于今年的这件事,学校的处理十分的失败了。
其实学校不是没有采取措施,在对于候选人的学术不端和材料造假的第一波质疑开始传播和发酵之后,在特奖答辩前,学校出面劝退了候选人。可是,可能谁都没有想到,在特奖答辩之后,会有更大的一波风雨袭来。
而正是这一波的议论和发酵,可以说,毁掉了清华相当程度的之前所积累起来的美誉。
看着虎扑、微博甚至知乎上的回答和评论,更多的觉得是可悲和心痛。
我能理解这件事爆发之后,物理系的同学所出离出来的那种集体的愤懑,还有引发的长期的社会声浪。
学校其实应该在事情发生的第一时间就表态进行调查,而其中的着力点,就应该是学术不端,因为相比较那些事情而言,这才是会有长期的恶劣影响的事情。
是啊,面部毁容了,怎么办?铸一副面具?
可是,要是精神毁容了,如何是好?如何是好?
清华,需要在学术诚信至上给以社会以一个绝对肯定的答案。清华的特奖,不在于奖的荣誉,而在于本身所承载的骄傲和责任,我们需要对得起自己的精神。
是啊,清华的精神至今还铭刻在第一教学楼和第二教学楼之间的石碑上:
惟此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历千万祀,与天壤而同久,共三光而永光。
一个特奖申请者,其材料中诸多疑点,涉及的学术不端,乃至其研究生推免时的资质和优势问题,一个珍视自己的名声和精神的学校,无疑是需要谨慎而客观的加以检验和重新审视的。
就像我的一位毕业于姚班的好友所表达出的对于宋推免到叉院成为姚先生的弟子的遗憾,多么期待能在这里看到清华的学术道德的坚守和对于学术诚信标准的奉行。
这件事的影响,之于清华,绝不是简简单单就是可以治愈的,真的不希望看到,在明年的秋天,特奖答辩上,再出现这样的情形。
窃钩者诛,窃国者侯。
希望学校能最终给出一个妥当的处置,就像我在回答里所说:
“这一年来看到了太多关于清华的上限的东西
这一次 期待能看到清华的下限的高度”
2018年12月6日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