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把高中语文课本的第一篇定为《沁园春·长沙》
高中语文所应该传达的是风貌与风骨,而不应该是技艺与辞藻。
说我的理解之前先说一下另外一篇同样在高中语文课本里面的明代于谦的《石灰吟》,第一次读到这篇石灰吟,我其实有些质疑其文学性,因为那个时候并不了解于谦生平的我看待这篇中的“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感觉诗人有些托大,其文学性却也并无多么高明之处。直到我读到了于谦的生平,读到了抵御外侮于北京城下的他,读到了夺门之变之后他的凄惨下场,霎那间我明白了,这便是要”以以行践其言“。
再来说这篇《沁园春 长沙》,读这篇文章应该给出另外一篇参考,即诗人在同期写下的《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
谁是我们的敌人?谁是我们的朋友?这个问题是革命的首要问题。中国过去一切革命斗争成效甚少,其基本原因就是因为不能团结真正的朋友,以攻击真正的敌人。革命党是群众的向导,在革命中未有革命党领错了路而革命不失败的。我们的革命要有不领错路和一定成功的把握,不可不注意团结我们的真正的朋友,以攻击我们的真正的敌人。我们要分辨真正的敌友,不可不将中国社会各阶级的经济地位及其对于革命的态度,作一个大概的分析。综上所述,可知一切勾结帝国主义的军阀、官僚、买办阶级、大地主阶级以及附属于他们的一部分反动知识界,是我们的敌人。工业无产阶级是我们革命的领导力量。一切半无产阶级、小资产阶级,是我们最接近的朋友。那动摇不定的中产阶级,其右翼可能是我们的敌人,其左翼可能是我们的朋友——但我们要时常提防他们,不要让他们扰乱了我们的阵线。
两相佐证,我们或许会明白诗人的问句:”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以及他的壮志豪情:”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如果学生们注意的话,这是1925年,中国革命最为低谷的转折之年。孙中山逝世,廖仲恺被杀,国民党右派叛变革命,诗人却依然满怀豪情和壮志写下这样的词句,以及后面那篇《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
我们需要学到的不是对仗如何工整,用词如何精巧,而是学到一个又一个真实的去践行他们理想、所言即所行的先行者。
所以,我们需要读鲁迅的作品,不仅仅是他的下笔犀利,而是透过页间,看到那个时代中国社会的沉沦和人民的困顿;我们读辛弃疾的作品,不仅仅是词人的少年壮志、暮年失意,而是通过一句句的词句,看到词人一生的矢志不渝;同样,我们读《沁园春 长沙》,不仅仅是简单的乐观和壮志,更多的是少年所应该有的担当与实干。
希望一代代中国青年人都能从语文课本这些作品中明了先人的踪迹,或许不能”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却要心中时刻不能忘记流淌在自己骨子里的这份担当与理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