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s/avatar.png

秋招总结

秋招算是告一个段落了。

从我今年六月初来北京实习,身边一众也在实习的同学也都同时开始了秋招提前批的准备。当时我的计划是试着找一找互联网的工作,大体上也就是无非技术和产品两种选择。技术的话,主要是代码的准备,这块也提前做了一些准备(后来发现准备的完全不够用),本来我找的实习是自动驾驶的仿真岗位,但是后来他们公司的代码组主要在上海,我考虑到疫情影响和方便程度选择去了北京的产品部门实习——大概是这个实习的经历和我和一位资深的PM前辈师兄的请益之后让我放弃了找产品相关的打算。

在写我的秋招季的求职经历之前,想先来说说我上大学以来的人生十字路口和我的抉择。

上大学的时候的第一个抉择就是参加二次招生。当年高考结束后

Hugo博客写作指南

自从博客从 Hexo 迁移到 Hugo 之后,购买了个人域名 xiaofy.top ,基本上也是经常更新,也逐渐形成了个人博客更新写作的整个工具链。

如果是本地只写作博客的话,我使用 Typora 这样一个跨平台软件进行写作,每次通过新建文章和预览

hugo new posts/post_name.md
hugo server 

为了自动化部署写了一个脚本:

#!/bin/sh

# If a command fails then the deploy stops
set -e

printf "\033[0;32mDeploying updates to GitHub...\033[0m\n"

# Build the project.
hugo # if using a theme, replace with `hugo -t <YOURTHEME>`

# Go To Public folder
cd public

# Add changes to git.
git add .

# Commit changes.
msg="rebuilding site $(date)"
if [ -n "$*" ]; then
	msg="$*"
fi
git commit -m "$msg"

# Push source and build repos.
git push origin master

比较有用的是使用 PicGo 和 码云 搭建了一个免费的个人图床,访问速度很快,教程可以参考这篇:PicGo+Gitee搭建个人图床

谈谈KMT和“九二共识"

近来随着高雄市长韩国瑜被罢免,陈其迈“回锅”高雄市长,国民党新任党主席江启臣抛出“无须坚持’九二共识’”的论调,一时间众议沸然。KMT内部乃至整个泛蓝阵营因为去年所谓“大选”的惨败而累积的不满终于爆发了,特别是韩国瑜这样一个一闪而过的政治流星,更是给了国民党所谓青壮派对于两岸路线的不满——一言以蔽之,他们想要的就是靠向岛内急剧右转的民意。

否定“九二共识”是国民党自废武功

20世纪的中国活跃着两个主要政党,这两个主要政党的纷争和合作也编织起一部中国现代史。在前半个世纪,客观上而言,历史舞台上在前面的是中山先生所创立的中国国民党,之所以我要强调中山先生,是因为中山先生逝世以后,国民党明显地偏离了它的建党初衷,到蒋经国逝世便再也无力回天。

纵观两党的两次合作,如果说第一次合作北伐算是双赢,第二次按照蒋介石自己的看法是我党占有先机,而这算是半次合作的“九二共识”的达成其实说是我党做出了并无必须的重大让步也不无不可。

首先来看看什么叫做“九二共识”:

海基会(台方)和海协会(陆方)92年在香港开会时,海基会提出了“在海峡两岸共同努力谋求国家统一的过程中,双方虽均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但对于一个中国的涵义,认知各有不同……”的草案,但海协会并未同意,因而会议并未达成书面协定。会后,海基会在给海协会的函件中,建议将会议的共识表述为:“海峡两岸都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努力谋求国家的统一。但在海峡两岸事务性商谈中,不涉及‘一个中国’的政治涵义。”但海协会书面回复中并没有明确表示同意,因而该表述从法理上也没有经过有效的确认。

从客观上讲,当时的这个方案和表述确实是一定程度上是限制了蒋经国逝世后逐渐已经巩固权力的李登辉所要全面倒向台独的态势,但是更为重要的是这和当时79年叶剑英元帅所发表的《告台湾同胞书》中的“和平统一”的精神内核严重不符合——虽然从武力统一转为争取和平统一,但是这有一个大前提就是必须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唯一合法政府的前提下来谈。“九二共识”之后我党实际上95年从“叶九条”转变到“江八条”,其中一个很重要的点是:“进行海峡两岸和平统一谈判,是我们的一贯主张。在一个中国的前提下,什么问题都可以谈。谈判过程中,可以吸收两岸各党派、团体有代表性的人士参加。”这就意味着我党在“一个中国”的含义的解释上作了非常重大的让步,我个人的理解这是一种政治的宽容和自信,这其实是当时已经处于压倒性地位的我党对对岸的国民党所给予的非常重大的政治优惠——

从此,在国民党的版本里,一直都是“九二共识,一中各表”,而我们的版本是“一个中国,九二共识”,这是双方为了两岸人民的共同福祉的政治智慧。

即便到了两岸力量对比如此悬殊的现在,我们也依然坚定不移地奉行着“九二共识”的基本方针,可是对岸的国民党的所谓“青壮派”想要拿“九二共识”做替罪羊,不知我们应该是喜是忧。

记得蒋经国在1988年突然去世时,邓公曾感慨地说:“如果蒋经国还健在,中国的统一就不会像现在这样困难和复杂。国民党和共产党过去有过两次合作的经验。我不相信国共之间不会有第三次的合作。可惜,经国死得太早了。”现在的KMT的当权者如江启臣之流,想要抛弃几代人努力得来的两岸人民的共识,不可不谓之寡廉鲜耻。

国民党走向式微甚至灭亡将不可避免

昨日,KMT一众“立法委员”为了阻挠所谓陈菊出任“监察院长”的人事案想要仿效当年“太阳花学运”占领“立法院”杯葛,结果不到一日就被民进党“立委”攻破,让人不由得觉得这或许就是这个百年政党的最后的垂死挣扎。曾经的KMT“政治金童”赵少康也不止一次地说,“当年国民党在立法院过半,甚至3、4,法案都被民进党阻挠而不能通过,今天自己却对于民进党的人事案毫无还手之力”,甚至隔壁柯文哲的大将民众党“立委”蔡璧如都说“白蓝合作是国民党比较怕,怕被我们吃掉”,不禁让人感慨仅仅5年前KMT还是“总统府”和“立法院”的执掌者,短短五年,天翻地覆。

其实最开始韩国瑜在高雄市长选举中大胜的时候,就有声音要他出来“选总统”,那个时候我就担心,希望韩国瑜和其他的国民党的政治人物真的有所区别,能够真的在高雄“做好做满”——理论上讲做到第二届,然后出来选总统才更加的顺理成章。谁知道,我们都高估了韩国瑜,他和钻营的郭台铭,自利的吴敦义以及多变的王金平不无两样——他选输的原因很简单——无尺寸之功而一跃为直辖市市长,再欲前进,不觉已是万丈深渊。

韩国瑜选输不是因为“九二共识”,而是非常简单的他欺骗了选民。

不过,选完了之后面临民进党的所谓“罢免”追杀时,江启臣和一众县市首长的表态就显得耐人寻味了。江启臣一直支支吾吾,不愿公开反对罢免,不愿直接讲罢免是所谓政治追杀,以侯友宜为首的“地方大员”都以“市政”为名而旁观——韩国瑜势盛时,其附者多;其势衰时,做鸟兽散。这就是国民党的现实,没有人敢于担当,也没有人敢于直面问题,抛出修改“九二共识”的这个议题就是其最佳的表现。

如果对岸的国民党人能记着他们的重要历史文献《总理遗嘱》,“余致力国民革命,凡四十年,其目的在求中国之自由平等。积四十年之经验,深知欲达到此目的,必须唤起民众,及联合世界上以平等待我之民族,共同奋斗。革命尚未成功,凡我同志,… 继续努力,以求贯彻。”,他们能否明白,有的事情总要有人一点点地去做,甚至不计回报地去做——

从这种角度来看,每年国庆在天安门广场上所摆放的中山先生的巨幅画像更加有了意义,因为的确是我党多年以来勤勤恳恳促进中华之崛起,人民之幸福而不懈努力。

原文链接 小飞鱼的书斋

远程Linux服务器使用

最近要开始做一个关于 NLP 的项目 Github Organization,项目方给我们提供了服务器远程访问,仔细想来也是我第一次真正完全使用无界面的 Linux (WSL也算?之前用的比较多的还是 Ubuntu 装在虚拟机里面),记录一些有趣的点。

访问是挂了 VPN 之后使用 Xshell ssh 方式访问,我进去一看是个空服务器,于是我先配置了 Anaconda 和 Pytorch ,Anaconda 装倒是没啥问题,倒是现在 Pip 都要使用 –user 选项。

配置 Vscode remote

https://img-blog.csdnimg.cn/20191128143221179.png

主要参考 用VSCode的Remote-SSH连接Linux进行远程开发 一文,后来发现我们没有 root 权限,就暂且搁置了和那边沟通让他们先试一试。我倒是顺便试了一试连电脑上的 WSL 和 Ubuntu 的虚拟机,感觉 Vscode 的 这个 Remote 插件确实是很好用,准备回头在 WSL 里面把 Texlive 2020 配置一下。

还有一点就是可以很方便的使用 WinSCP 在服务器和本地主机之间共享文件,还支持远程编辑,使得没有 Root 权限的我们使用就更加便利。

安装 Pytorch

首先我发现 Cuda 是装好的(不然我基本上装不了 Pytorch),装 Pytorch 最大的坑就是版本的问题,我这个 Cuda 是10.0,在国内的阿里源还是科大源都找不到对应的,还是最后使用默认的源下载了,幸好速度还不错。

电动化搅动一池春水

这是一个见证历史的时刻,汽车行业多年以来的的格局被“搅局者”特斯拉打破,特斯拉的市值以非常之快的速度攀升,最终超过了雄踞榜首多年的丰田,并且为现在排名第三的大众市值的两倍之多。

https://note.youdao.com/yws/api/personal/file/WEB7d9bc73e33b6437582fcc139aaade71e?method=download&shareKey=4b1645a9ddc3063b50c1f5aeac70043c

其实在汽车行业,丰田很长一段时间都是一个不可企及的存在。尽管在中国市场,排名第三的大众要更为风光,但是作为千万辆级的唯一车企,其市场地位不由分说。即使不久前我发了这样一条朋友圈,也是半带戏谑。没想到,仅仅四个月之后,特斯拉便一路高歌猛进登上市值第一的宝座——这背后,除了资本的追逐,也必然有其深层次的道理。

https://note.youdao.com/yws/api/personal/file/WEBba38c27b33d6e5037f801ca4a5f6a6bd?method=download&shareKey=fb250040aac56333d0f260d3e39e1090

国内新能源战场,狼烟四起

特斯拉刚刚公布了五月的全球销售数据,中国区11095辆,居然反超由于疫情影响的美国总部(仅仅只有8150辆),这背后有上海临港工厂新进落成的好消息的鼓舞,却也给正在摩拳擦掌的诸多国内新能源厂商巨大的压力。似乎,当年引入的这条“鲇鱼”已然长成气候,而池里的其他玩家要么已经休克出局,要么也在池底匍匐挣扎。

https://note.youdao.com/yws/api/personal/file/WEB68e9a2aff23d6dc25fa63529e2e1350a?method=download&shareKey=29f61beb0b74b6fe49e55d0a15dd4c8a

祸不单行,更加令人忧虑的是,不仅仅在电动化领域,在智能驾驶领域,特斯拉依然是独步天下。记得有人讲过,自动驾驶的未来,不在于算法,不在于器件,而在于数据的规模和质量,我深以为然。特斯拉几天前发布了这样一个数据:从2014年9月至今,已经收集了超过160亿公里的真实行驶数据,一方面特斯拉以其相比而下巨大的车队规模,使得即使像博世这样的行业巨头面对特斯拉都显得乏力,另外一方面其出色的智能驾驶功能作为对于其电动车的加持,又能促进其汽车销量的进一步增长。

传统油车巨头的窘境

就在特斯拉市值超过丰田的同时,就在昨天,大众集团宣布 Herbert Diess 卸任大众品牌 CEO,相比丰田在电动车领域的姗姗来迟(可以参考关于丰田的电动化,你想知道什么? ),大众集团在电动之战中无疑是那个转向意志最为坚决、投入资源最为庞大、成就最为斐然的那个领跑者。往往可以见诸媒体的是,大众会被拿来作为和特斯拉比对的对象,从而给出诸多看上去十分让人信服的特斯拉被高估的证据。

当仅仅产量为65万辆车的特斯拉市值跃居第一,而作为在传统汽车领域最能和 Elon Musk相较劲的主机厂领导者,似乎再也无力推动大众的激进变革。我记得Diess曾经讲过很多类似于“如果再不向电动化和智能化努力转型,那么大众就是下一个诺基亚”这样类似的话语,从这次临阵换帅可以看出,像大众这样一个有着深厚内燃机积淀的公司,转型确实比我们想象中的困难。

特斯拉?大众?或者丰田?

从特斯拉最新发表的《特斯拉印象报告2019》中可以看出,特斯拉已经从最初简单的保证供应和产销平衡迈向了更为广袤的领域:

https://note.youdao.com/yws/api/personal/file/WEBb89b63fb73c289b2523ae5119ef192e1?method=download&shareKey=7ef9764dec661ec3d3c2de0bdeb2265f

相比之下,刚刚在华推出第一款纯电动车型的丰田,似乎就显得慢了半拍,不过,即使是提早出发的大众,现在的转型看上去也远没有完成。想起去年我曾有幸就这个问题向丰田中国总经理前川先生请教,他的观点我觉得代表了丰田一直以来的独特的企业文化,他说“我们其实一直在进行着电动汽车的技术储备,就像当年开发混动技术一样,不过我们希望构建一个各种驱动方式最有效共存的体系,希望以此来达成丰田的'2050环境挑战’的目标”。仔细一想,无论是激进转型的大众,还是稳步推进的丰田,抑或是风光无限的特斯拉,带给我们的是一个全新的群雄逐鹿的时代,可以预见到带给消费者的会使技术的迅速迭代升级和更加富有变革的全新设计——从现在看,鹿死谁手还远未可知。

岐阜物语——下吕篇

一想到日本的温泉,很多人第一反应想的应该会是箱根,而我去过两次温泉旅馆,一次是东京附近的日光鬼怒川 ,还有一次便是名古屋以北的岐阜下吕。

说起来,当时选择下吕也是极其偶然,本来是打算周末坐新干线去河口湖,然后再去箱根玩,结果天气预报说富士山那边一直天气不怎么好应该不怎么可以看到富士山,于是我们就放弃了这个计划。当时我就想不如去泡泡温泉吧,然后就问了日本的朋友,他们说,距离爱知不远的岐阜有一个下吕温泉你们可以试一试,于是在几乎没有什么提前准备的情况下,我们便在一个台风袭来的周六开启了我们的下吕之行。

从岐阜站出发,乘坐着高山特急列车沿着飞弹川而上,不久便能到达潜藏在群山之中的温泉乡:下吕。岐阜(Gifu">}}这座城,在现代日本显得古老而有些落寞,谁能想到这座几乎整个坐落在群山中的城市,曾经是织田信长的龙兴之地。据说岐阜之名,“岐”取自于周朝所兴起的岐山,而“阜”则是源于孔子故里“曲阜”。

虽然飞弹川仅仅是一条不怎么大的河流,但是一路上不时可以看到许多的小型水坝,所谓河流往往孕育着文明,莫过于此了。

到达下吕站时,可以看到鳞次栉比的屋子沿着蜿蜒的飞弹川而建,不远处便是绵延的丛山。

走过桥便是下吕的主街了,这里的街道沿着山势,很容易让人有一种类似置身重庆的感觉。可能是因为是台风的缘故,主街上甚至都没有什么人,如果拐进两侧的街道,更是让人生出寂寥之感。

很快便能走到了旅馆门前,门口那块牌子上所写的 Xiao Feiyu 様,又让我想起了两年前和老罗去日光的时候温泉旅馆门口的 Xiao 様,真是日月如梭。

旅馆的晚餐是下午的六点,于是放下行李我们便撑起雨伞出门沿着山路而行。霎那间,想起了《小森林》中市子在骑着自行车在雨中从集市回家的场景。就像我看这部电影的时候所想的一样,我们心中我向往的,可能并不是那种幽静而年复一年的生活,其实,我们本难以离开平日的繁忙与车水马龙,只是,在像下吕这样的小城里,我们能感受到生活在细水流年中的恬静与美好。

晚餐是典型的怀石料理,这顿其实和我后来在京都的居酒屋里所尝到的怀石料理类似,却和在日光所吃到的有很大的不同——一言以蔽之,关西的怀石料理,重于形式。席地而坐,配上一杯乌梅酒,确是别样的体验。

我对这座旅馆最深刻的印象便是其独特的温泉设计,在室外的部分用鹅卵石砌成,而恰好一半露天。可能正是恰逢雨天,沐浴在温泉里,雨水顺着屋檐滴下,热气氤氲,别有一番风味。

图是从booking上找的

雨淅淅沥沥地下了一夜,第二天清晨天却出人意料地放晴了。推开窗,便是满眼的山色,却与雨时大不相同,不由得想起苏子的诗句——

“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离开下吕,登上前往高山的列车,又想起了《小森林》里那个迎着风骑车的女孩还有自己小的时候在乡下和爷爷奶奶从地里摘下一个新熟的西红柿,咬上一口,便觉得是整个夏天。或许,不时被激起的记忆里的那种更古不变的憧憬与爱恋,便是学会认认真真的去体验生活的美好,即便是一餐细心做好的午餐,抑或是一次勃然起兴的出游——就像千年前的老夫子所慨叹的那样——

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